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策法规 > 政策解读

“小绿车”优化曲线增美绿色出行

来源: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发布日期: 2020-01-22 10:33 访问量:字体:

《苏州日报》2020年01月21日A08版

“小绿车”优化提升工作也已箭在弦上,除了增加投放量、更新改造站点、淘汰老旧产品,人们更加期待的是服务体验感的提升,进而促进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。

“小绿车”是苏州人对苏城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的形象称呼,始于2010年,堪称“共享单车”的“老前辈”。

“小绿车”刚起步时,只有11个站点、200辆车,对于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微乎其微。不过,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,借还方便、短驳实用的“小绿车”,其社会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。截至去年底,“小绿车”的投运数量达77670辆、站点超2900个,日均超26万人次借车。可以说,“小绿车”成了很多市民从家门口到轨交站点之间的短驳工具。

回望“小绿车”的增长曲线,与苏州轨交建设的步伐一致。2012年4月,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营,苏州迈入了“轨交时代”。再加上,2号线、4号线及支线、3号线的相继投入运行,轨交出行逐渐成为市民的重要选择。节假日轨交日均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已属稀松平常。

从轨交破冰,到轨交织网,再到轨交加线密网,至此,苏州市民“绿色出行”的大格局得以确立。与此同时,对于包括“小绿车”在内的短驳工具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一是要求车辆本身质量更优,老式的“小绿车”比较简陋,骑行的舒适感不太强。2019年市区新上岗的公共自行车重量变轻了,轮胎花纹和宽度也做了改良,骑行更加轻便,流线型的车身设计也更加时尚美观。二是要求借还模式不断创新,更加便民、利民、惠民。虽然“共享单车”模式存在先天不足,但其中有些新科技、新手段运用,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,比如车身上带有GPS、SIM卡等,这种智慧管理模式使车辆投放后的运营维护变得更加高效。三是要求对严重制约“小绿车”使用效率提升的“潮汐现象”,找到有效的缓解良方。

接下来的几年,苏州的轨道交通还将大步快进,“小绿车”优化提升工作也已箭在弦上,除了增加投放量、更新改造站点、淘汰老旧产品,人们更加期待的是服务体验感的提升,进而促进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。

相关文件